当前位置: 观察时讯首页 > 企业 > 正文

周小北:自由是无论如何都要活出你自己

周小北:自由是无论如何都要活出你自己

**自律的作息,有节奏的生活,健康的食物,规律的运动,有艺术爱好,值得全心投入的工作,这才是生活。时

周小北:自由是无论如何都要活出你自己

如何才是好的生活?自律的作息,有节奏的生活,健康的食物,规律的运动,有艺术爱好,值得全心投入的工作,这才是生活。越是微不足道,越用心去品味。由此收获的每个微小喜悦,支撑着我们每日的生活。今天也请用心对待。一小时的甜蜜私人约会

时间是晚间的八点半,我躺在床上讲了小海龟爬上山顶看月亮的故事,又唱了一会儿儿歌,然后,女儿兀自数着“一只小羊、一头大象、一只猴子”慢慢睡去。我观察半晌,替她把床边四周用柔软的被子铺好,蹑手蹑脚开门溜了出来。

溜出门来的我是那样兴高采烈,仿佛在赴一场期待许久的心跳约会。因为我要我的时间,每天在孩子熟睡后的那一个小时对我来说是那么那么重要。

现在,坐在书桌前,近几日正在阅读的书籍摆放在案头,笔记本上随手记了一些近期要读的书目,其中有的书略微难寻,需要时间和机缘。但一日不可无书,我只是喜爱亲近书本的感觉,它让我踏实,也让我在平凡琐碎的生活里不断保持了某种热度不退的希望。

至少我还可以读书。

也许我什么都会失去,生养和独自抚育小孩让我失去了某一部分的健康和青春,在辛劳中也有憔悴孤独的时刻。但你毕竟还可以有这样的闲暇片刻,能够安静地独坐灯下,翻阅一本一本喜爱的读物。

书籍让过往的伤痛也幻化作生活的积淀和智慧。不可与人说艰辛,那么所有的心事、委屈和困惑都可静静地托付书本,借由聆听智者的教诲完成新的一次自我成长,这未尝不是一件值得欢庆之事。

因为产后身体迅速衰弱,终日劳碌于带小孩的各种琐事,以至于根本无暇为自己调理。时间走到这一天,忽然一切开始慢慢有所转机。

先是断奶之后,顿觉身心轻松自在,不用再终日穿着邋遢睡衣时刻待命小娃娃的哭闹,然后开始慢慢拥有整夜睡眠,这阔别已久的良宵,于我是何等珍贵。

尔后逐渐能够在哄娃入睡以后挤出一点时间来看书,可能是失去过更懂珍惜,我的阅读体验以极其迅猛的速度飙升。

通常白天的零碎时间(上厕所、刷牙、洗脸、坐车等)多用来看书,晚上再加上一个大块时间(一到两个小时),一天读完一整本书已成常态。

每次读完作者的后记,合上一本书,轻轻地长叹一口气,那种无法言说的满足令我沉醉。

多读旧书,并改变你的行为方式

但这样说并不是要追求阅读速度,相反地,我们应当多看旧书,好书多读几遍而不是一次读遍许多新书。同时,多做笔记,多多实践,而不是追求感官上的阅读数量。

否则,读万卷书也是百无一用,对生活起不到任何正面的作用,反倒会滋养文化人特有的某种轻视态度。并且,读书毕竟是停留在脑力层面的思维活动,而一个脑力活动过于活跃的人是无法获得心灵的宁静的,做任何事也只是头脑一热,兴奋几天就会失去力量。

我们要通过书本去寻找的,一是专业技术知识,二是心灵的养分和智慧,我认为后者似乎更加重要一些。书读多了,人变得越来越浮躁,距离智慧的觉悟愈来愈远,这样的情况尤其常见。

读书时常会变成一种对真实生活的逃避和灵性上的倨傲不逊,这也是我自己经常面对的内在状况。在这当中不断找到平衡,并且能客观审视自己的“小我把戏”,通常就能轻松看穿一些习惯成自然的习性。毕竟,最了解你的人是你自己。

丁小云的书《就像没有明天那样去生活》讲到了行动的重要性,认为不付诸行动的理想不能称之为理想。显然这个观点是非常正确的,我还想补充的是,所谓行动并不光指表面上的行事作为,还包括你的心性、态度。

做自己,哪怕你并不爱笑

好的书籍和智慧本身如果说对你产生了什么作用,这个作用一定必须发生在心灵层次,否则只是“鸡汤”、“鸡血”、“成功励志学”,那种能量支撑不了多久就会像燃烧殆尽的火柴,熄灭后比之前还要更沮丧。

表面的武装起不了什么作用。记得从前读一些著名的励志书籍,书中讲到许多仁爱有徳的行为准则,比如“人前要面带微笑,这样就能显得自信”,或者“要做一个受欢迎的人”。

但我发现每当我让自己微笑的时候我就无比难受,因为我要“显得”自信。每当我想要受人欢迎的时候就会变得格外紧张别扭,仿佛在演一出蹩脚的舞台剧。我对他人和世界的期望像一只只巨大的触角,牢牢吸附了我所有的灵气和自由。

励志学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是我在根本价值观并没有丝毫动摇的情况下勉强去学一些表面功夫,到最后只能是拧巴了自己去讨好别人,越活越憋屈。

做一个自信的人、阳光的人、处处受欢迎的人,当然很好。但世界上还有另一种人,是淡定的人、低调的人、谦逊平和的人,他们不常常展露笑颜,甚至看上去是冷酷的,但他们能够保持心的真诚简单,不为外界人事动摇,我相信后者的价值观更为中立平稳。

在日本茶道书《日日是好日》中,我对一个描述茶人武田老师的细节念念不忘。

“我从来不见武田阿姨在一群中年妇女聚集时高谈阔论,也未曾见她露出中年妇女那种意有所指的暧昧微笑。

尽管与周围的人相处进退合宜,她却很讨厌拖泥带水,总是事情一办完,说声‘那么,我先告辞了’,就迅速独自离开。无论男女,许多人一旦遇上有权威的人或事,说话态度、声调总会有所改变,可是武田阿姨在任何人面前都是一贯的态度。

作者还讲述了武田老师行礼的细节,“老师将双手平放在膝上,环视我们学生一圈后,自然迅速地将头低下,再慢慢抬起头。光是这样一个动作,就让我感动不已。老师鞠躬的模样,就像是鸟儿瞬间展翅抖动身躯,再轻松恢复原貌般优雅自然。

她优雅地表达‘敬意’,富谨慎含义,却毫无卑躬屈膝之感。鞠躬并非只是向对方草草低头而已。单纯的一个鞠躬可以涵盖无数的意念,即在‘形’中包含着‘心’。之前也看过武田老师鞠躬,但此时才真正了解母亲所说‘很不一样的鞠躬’之深意。”

我们首先要活出自己,其次要活出自己,最后要活出自己。然后,就没有什么要做的了。

周小北:自由是无论如何都要活出你自己

失落的中医书和近处的宝贝

扯远了,我本来是想说说调理身体的事儿的。我开始自己摸索着了解自己的身体是从一本书开始的,这本书想必很多人家里都有,但想必大多也落了灰,因为我曾经就是这样。

这本书是我2007年左右买的,当时也匆匆翻阅过,后来一直搁在书架深处,再也没有翻动。有一天晨起,我又开始腰痛,似乎从生完孩子就落下了这个毛病,我忽然想起这本书里说过的一些很简单的健身方法,想找出来温习一下。

找到它的时候差点被满面的灰尘呛到,这是有多久没被主人宠幸了。我在后来读过各种各样的养生书籍,但都没有留下特别的印象,对这本书的好感是天生的,只可惜一向行事肤浅、急功近利,也未曾真正识得它的好处。

翻开之后我小心地读了起来,那些曾经读过的文字却与以往不同。从前,我当它是一门“知识”,或一项阅读任务,只求快速读完,并不愿一一摸索实践。

这次我开始从一个一个穴位的讲解读起,对照自己的身体寻找痛点,居然真的在肾经、脾经、膀胱经等经络寻找到若干痛点,每天注意按摩。然后自己也去同仁堂大药房寻购一些适宜的成药,一点一点进行自我调理。

自己的许多症状,比如气血不足、肾经虚弱等等,书中都有讲到,但我几年前一味顾着“吸收和抓取知识”,结果什么都没有留下。中医不是用来背诵记忆甚至学习的,它是生命本身的科学,是我们用身体的智慧来回应的。

竟像从没读过此书一样,在书中发现了许多关于身体和疾病的真知灼见,最重要是面对疾病的态度。

身心合一,用意不用力

做任何事要“用意不用力”,哪怕就是按摩这么简单的小事,许多人按着按着就会使很大的力气,甚至把皮肤抠出血印来,想让身体快点好。

但这样“折磨”皮肤的动作下,是一种与身体对抗的情绪,如此的按摩和治疗都不会取得多好的效果,中医强调身心合一,在所有事情上都是如此。

所干的事和心中所想应该是相一致的,这样心力协调,才能得心应手。如果心中是要隐藏的,而行动是要彰显的,心中是要抒发的,而行动是要压抑的,这样力量还没作用在外面,里面已经内耗掉一大半了,是绝对不会有好结果的,所以身心的协调才是治病之本。”

“一种疾病就是一种思想,是无形的思想以有形的病症表现出来。如果说一种水可以养一种鱼,那么思想就是水,而那疾病就是鱼。所以改变环境就等于消除了疾病,而且是从根本上消灭了疾病。所以水是关键,思想是关键、源头。

“疾病是一种巨大的能量,可以转化为成长的动力。但我们往往敌视和恐惧这种能量,不惜耗费更多的能量来清除它,这无异是一种疯狂的自相残杀。”

“疾病像是一位身份特殊的不速之客,你不可生硬地去推搡它,那样它必和你顶起牛来。你可以搂着它的肩膀一起出门,在门口你还会对它的到来说声谢谢,因为它是上天给你派来的陪练,通过和它的切磋,你拳技大长,身心更加健康,更加充满力量。”

我也开始了解到这样一个事实:即便在前几年,读再多遍我也无法领会这些文字中间的意思。所以很多事情真是只能用“来得刚刚好”来形容,恰恰就是现在这个时间,我读懂了它,或者说,比以前有了更深的领悟。

相信也会有人和我一样,对身边的宝贝视而不见,书中有许多简单有效的养生方法,不一一列举了。那么,猜猜这本书的名字吧——《求医不如求己》(作者:中里巴人),这书名一点儿也不新鲜吧?大家都知道的一本书。

这部书有1、2、3三部,还有一本《万病皆可心药医》。如果感兴趣可以从第一本读起就可以了,切莫贪多。

这四本书我几年前都翻阅过,但如今只是在读第一本,目前读了有三遍,但仍有许多亟待挖掘和领会的地方。期待你有比我更多更好的体悟,并能重新掌握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之钥。

关于生活道路,要如何突围?

聊健康话题并不是因为我们这个公众号是关爱中老年公众号,是因为越来越意识到身体与心灵不可分割、实为一体的事实。所以接下来的话题应该更显得“朝气蓬勃”一些,那就是:关于生活道路的选择。

究竟应该要如何生活?这个话题难道不应该是除了身体健康以外最最重要的吗?可惜我从前也以为挣得功名、学业、事业就算是会生活的人了,我们大多数人沿着一条既定的路线狂奔,从不曾质疑、反思或稍微挑战一下“大多数人的”安全路线。

上有高堂。父母对我们的殷切期待是:结婚、生子、考公务员、当个成功人士、买学区房、孩子读重点学校、比隔壁那谁谁优秀……甚至中国人的观念有根深蒂固的“父母在,不远游”之类的说法,以至于我们处处按照设置好的前辈路线准确行进。

考取正确的大学、找到正确的工作、结一个正确的婚、过一种正确的生活,最后正确地死在一个小黑匣子里。为了成全孝顺美名,大多数人成为了“幸福而安全的”牢笼囚徒

父辈把一生心血都砸在我们身上,如此沉重的恩情叫我们只好以全部生活方式的顺从才能勉强回报。我们的父辈从来不活他们自己的人生,他们这一生都是“为你而活”,如此殷殷嘱托、代代相缚。

所以我们时常见到的中老年人大多是身体衰败、形容憔悴、操劳委屈的形象,他们没有所谓的自我或是梦想要去追寻,生活对于他们而言乏味忍耐多过快乐情趣,他们全部的人格都径直扑灭在了下一代身上,当然他们也从不承认他们的孩子拥有什么真正独立的人格。

我们都应该了解生活美学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我显然是开不出什么经世济国的药方的,但读了《用细节把日子过成诗》,我才了解到,原来还有另外一种父母。

八十岁的母亲,与五十岁的孩子(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对坐聊天,每个人手里摊开一本近期阅读的书籍。老母亲读的是日文版的《圣经》,即便是这样的年纪也一直爱读和翻译诗歌,与家人热烈地讨论她喜欢的德国诗人海涅。

八十岁的母亲,与五十岁的孩子,一起相邀去旅行,在风景优美的绝尘灵境里感受每一片芳香和绿意。

八十岁的母亲,带着两个孙女一起包汤圆,拉着五十岁的女儿聊天,告诉彼此最近又读了哪些有意思的书,有什么样的心得迫不及待要分享。

“我庆幸两个孩子有个生气盎然的外婆家可以回去,如果有一天,我能活到成为外婆,我也一定要保有一个温暖的居处,以及跟爸妈一样热烈的生活态度,好让孙儿们可以在当中感受到他们的母亲,以及我自己童年时所享受过的丰盛。”

说到养育孩子和支撑生活的困难,八十岁的母亲完全沉浸在幸福的回忆里,她说:“我忙完家事就会带着你们坐在一间用木板钉成的通铺上滚皮球玩,一排四个,乖乖跟着我玩,我觉得很满足,好快乐呢!”

“我那时很瘦,是我这一生中最瘦的时候,可是我没有觉得很累。说真的,照顾孩子,只想着要做些什么开心的事,我没有觉得很累,我觉得很快乐!

母亲一直反复坚定地确认她养育孩子的快乐。作者说:“我可以想象那个没有音响娱乐、没有玩具,却有母亲满足心意陪伴的小小房间里,她的安静、她内心的丰盈与对爱的别无他求!

如果是我,我只希望也能像作者一样,做一个也许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热切而单纯的父母。这样的父母并不常思考教养的问题,却在忙碌的生活中尽可能花时间与孩子真心相处,并传达给孩子对于生命的热爱。

周小北:自由是无论如何都要活出你自己

今天也请用心对待

“自律的作息,有节奏的生活,健康的食物,规律的运动,有艺术爱好,舒心的工作,这才是生活。”

作者的女儿在美国读大学,她只有奖学金和自己打工的费用,平时就没有其他什么生活费了,同时还要还一部分的学生贷款。这个女孩非常穷,穷到连一条新的牛仔裤都买不起。

但作者说:“Abby却给我一种生活得非常好的感觉。即使她穿来穿去总是那几件衣服,但因为自己有一种质感,所以可以看到物质之外的好。谈起身边的许多富家子弟,她的心情非常自在,既不攻击别人的生活方式,也不自以为卑微。

这种在生活的量入为出和脚踏实地中感受美好的能力与金钱的关系并不大吧,这样的人长大以后想必可以从事一些超越金钱的工作,并能从中收获无穷的乐趣。而通常,像这样富足心态的孩子,最终往往会拥有超乎想象的财富。

在忙碌紧凑的每一个平凡日子里,“我并不感到窘迫或怨怒,在时间的不自由中也不感到受限制,我有一种很容易感到喜悦的心态。

无论在哪个生活阶段,我都不苛求清清楚楚地划出完全属于自己的安静时刻,所以我就利用操作家务、全心陪伴孩子,也利用热情地进入工作来感受那些安静给我的种种享受,再从这感受中支取快乐来面对每天循环的生活。

关于许多人推崇的慢生活,作者有自己的解说:“我说的是‘漫’而不是‘慢’,我觉得自己是像水一样流过生活,日子给什么条件,我就接受它的变化,只认真地流啊流,很少想到要奋力挣扎或心有旁骛。

日子要我快我就快,日子说可以缓一缓时,即使只有五分钟,我也能意会到它的美妙。我的生活‘漫行’,才是我与生活的翩翩起舞。”

对于我这样一个有着无穷困惑的新手妈妈来说,如何当一个母亲这个事关重大的课题从来没有得到过什么慎重的教育和提示。

身边有很多怀揣类似困惑的妈妈们,那些婚前优秀到让男人都感到惭愧的姑娘们,一旦结婚生子,似乎都要面临一段较长时期的摸索和挣扎,重新建构自我价值似乎是我们无法规避的课题。

所以从一些好的书籍里,我开始从零学习如何做一个有趣的人。我不想成为我们的父辈那样艰辛哀怨的父母,我也不想把我的生活理想全盘寄放在孩子身上,用我的一生去钳制她的人生。我希望我可以当一个快乐的母亲,以后也能成为一个快乐的外婆,只专注于享受我的生命。

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松浦弥太郎说:“理所当然的事情,也要一一确认。越是微不足道,越用心去品味。在这个过程中,必会有新的发现。由此收获的每个微小喜悦,支撑着我们每日的生活。今天也请用心对待。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

我期待所有的人都能重新好好思考一下这几个问题:

一、你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是否到了该拥有自律习惯的时候。

二、如何在生活中拥有一颗喜悦的心,而不是所有美好都要等到赚钱了才能谈起。

三、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如何全力奉献,用职人的爱与敬去从事你的工作,并改变这个社会。

其实这几个问题是我们生命的基本问题,是你如何成为一个人最重要的事情,但也是我们通常无处习得的。教科书里没有这类教材,我们从教科书里学到的只有应对考试的本领。

现实社会告诉你的是快节奏、从众划一的生活方式,我们这个社会很奇怪的现象是:所有的人最终都踏上了同一条道路,说同样的话,做同样的事,到了中年以后拥有同样虚弱暧昧的表情。

你只有孤绝地踏上自我认知的道路,去寻找你真正想要的生活。哪怕这生活在世俗定义的成功里不够有钱、不够牛逼,只要你觉得受用,就足够了。

就算别人反对,用权威、道德哪怕泪水对你进行压制和说服,只要你确信你的快乐是建立在什么样的价值观之上就可以了。并再次确认一个基本事实:你的人生只有一次,且它是你的。

相反地,该去哪里应酬,该不该考一个公务员,该不该买这件昂贵的包包,该不该像朋友圈里出国游玩的朋友那样也去豪华游艇旁照个相……诸如此类,却并没那么要紧的。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家大厨心心念念想要的吉他到手了。估计他读书的时候也一直有个想在女生宿舍楼下弹吉他的校草梦想,可惜跟大多数人一样,这样不务正业的梦想得到了当时现实无情的碾压和批判。

如今结婚生子,身边的人忙忙碌碌都在干着“大人们该干的事”(挣钱、应酬),早就忘记了自己还有什么样的兴趣爱好或是青春期没来得及补偿的小遗憾。但是,我坚定地鼓励大厨学习吉他,因为,并不是当了父亲就不能够玩耍,并不是即将成为中年人就要准备束手就擒放弃所有对生活的热望。

就像他喜欢做饭这件事一样,从未得到过任何官方权威机构(父母和学校)的认可,以至于他自己也无法赋予这件事任何积极的意义。

但我是那么羡慕他对厨房的热爱和对料理的天分,为什么要勉强凑合一顿午餐呢?为什么不能像对待最重要的事业一样去对待你的爱好呢?你知道当人们享用一份精心准备的饭食的时候,会是怎样地惊喜和感动吗?

当吉他的声音在屋里响起的时候,我莫名觉得空气都快乐起来了。似乎眼前出现了一个漂亮的绿色草坪,我们的青春也开始闪闪发亮。

是啊,七十多岁的“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蔡澜在演讲中一直露出顽皮的笑容,他眼神亮晶晶地说:“我不是一个传统的人,我有一颗年轻的心,我就要老不正经。

好了,最后,没什么,送上祝愿:愿你了解你的身体,了解你的心。

(本文由周小北公众号原创,转载请联系本人。图片来自网络,选图没什么特别含义,就是莫名喜欢这一簇一簇鲜花布满的屋子,与你一起分享。)

周小北:自由是无论如何都要活出你自己

关于 自由

自由是做自己爱做的事,竭尽全力地去做,不计功利地去做。

自由是哪怕被人恨,哪怕没人爱,也要做自己。

自由是无论如何都要活出你自己。


周小北,被娃搞残的黄脸婆,社会学专业学渣,悲催的80后,失控的绝望主妇,知食分子,八卦砖家。

微博@生活家周小北,

微信公众号:周小北(zhouxiaobei888)

推荐阅读:大卫雕像

[责任编辑:无]